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2日
勤劳能致富,助人是积德
□ 通讯员 杨佳琦
双手布满老茧,指节粗大有力,今年37岁的大渡口镇安全村村民吴昌富,眼神清澈坚定,传递出一股源自乡土深处的力量。就在不久前,他家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这一荣誉称号。
认准的路踏实走
2008年,19岁的吴昌富和多数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进城学艺,很快便在机械修理行业闯出了“小吴师傅”的名号。然而,家乡裹着稻香的江风却总在夜里挠着他的心。4年后,他带着在城里学到的见识和技术,毅然返乡。
面对不解和质疑,吴昌富沉默却坚定。他踏遍周边的田埂,经过数月调研,一个清晰的念头成形:留守在村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是条出路。
创业维艰,资金是横亘在面前的第一块“巨石”。父亲吴家学默默拿出一个包裹严实的存折,塞到他手里:“认准的路,就踏实走!”42万元积蓄,是父母半生的心血,更是无言的信任。
从流转200亩土地起步,到遭遇洪灾颗粒无收的沉重打击,再到带领全家咬牙爬起、开沟筑埂改良农田……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我是块硬石头,就要拿石头来打磨石头。”说起创业的艰难,吴昌富的眼里透出执着的光。
2018年,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和政策支持下,吴昌富利用扶贫资金,建起了安全村第一个扶贫大棚种植基地。当年,基地就实现收益3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1万元,也让20余名贫困户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吴昌富,这块“硬石头”,终于在乡土磨砺中,擦出了致富的火花。
患难时刻见真情
在安全村,提起吴昌富,乡亲们都说:“这小伙子,心善!”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吴昌富日夜值守村口。看着物流不畅、菜价上涨,他陷入了沉思:敬老院的老人们该怎么办?妻子章彬泳看出了丈夫的忧虑:“大棚里的西红柿熟了,我们摘些送过去吧?”全家人齐上阵,连续3天钻进大棚,采摘了4000多斤新鲜西红柿。没有运输车,吴昌富自费租来货车,辗转9个乡镇的敬老院,将价值1.6万元的“爱心菜”送到老人的餐桌上。
“ 闸门没全开!水涨太快,大棚要淹了!”同年7月,暴雨如注,安全村面临严峻汛情。“产业是村里的‘命根子’,不能有闪失!”危急关头,吴昌富第一时间加入抢险队伍。他与村干部、老党员们喊着号子,在湍急水流中奋力提闸。邻居注意到吴昌富自家大棚也已进水,急忙喊他回去,但吴昌富只是眉头紧锁,朝自家方向匆匆看了一眼,脚下却像生了根,钉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患难时刻见真情!有昌富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天塌下来都不慌!”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深的信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吴昌富家庭向抗疫、防汛一线及困难群体捐赠物资累计逾6万元。
善良之举暖邻里
吴昌富家庭的担当与善行,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中。村里五保老人家中家具破旧,吴昌富和妻子悄悄送去崭新的床和衣柜,并安装妥当;脱贫户章昕身患尿毒症无法劳作,吴昌富便租用其蜂箱为自家草莓授粉,让他每年稳定增收上万元;秸秆回收季,吴昌富负责的东至县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周边农户处理秸秆,变废为宝… …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诠释着“勤劳能致富,助人是积德”的家训真谛。父亲吴家学,年过六旬仍是大棚里的“技术顾问”;母亲方东香勤劳持家,常为工人免费提供可口饭菜;妻子章彬泳,是吴昌富最坚强的后盾,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孩子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一家人互敬互爱,风雨同舟,在创业的艰辛与助人的快乐中,共同筑起了幸福的港湾。
双手布满老茧,指节粗大有力,今年37岁的大渡口镇安全村村民吴昌富,眼神清澈坚定,传递出一股源自乡土深处的力量。就在不久前,他家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这一荣誉称号。
认准的路踏实走
2008年,19岁的吴昌富和多数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进城学艺,很快便在机械修理行业闯出了“小吴师傅”的名号。然而,家乡裹着稻香的江风却总在夜里挠着他的心。4年后,他带着在城里学到的见识和技术,毅然返乡。
面对不解和质疑,吴昌富沉默却坚定。他踏遍周边的田埂,经过数月调研,一个清晰的念头成形:留守在村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以小麦、水稻种植为主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是条出路。
创业维艰,资金是横亘在面前的第一块“巨石”。父亲吴家学默默拿出一个包裹严实的存折,塞到他手里:“认准的路,就踏实走!”42万元积蓄,是父母半生的心血,更是无言的信任。
从流转200亩土地起步,到遭遇洪灾颗粒无收的沉重打击,再到带领全家咬牙爬起、开沟筑埂改良农田……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我是块硬石头,就要拿石头来打磨石头。”说起创业的艰难,吴昌富的眼里透出执着的光。
2018年,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和政策支持下,吴昌富利用扶贫资金,建起了安全村第一个扶贫大棚种植基地。当年,基地就实现收益3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1万元,也让20余名贫困户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吴昌富,这块“硬石头”,终于在乡土磨砺中,擦出了致富的火花。
患难时刻见真情
在安全村,提起吴昌富,乡亲们都说:“这小伙子,心善!”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吴昌富日夜值守村口。看着物流不畅、菜价上涨,他陷入了沉思:敬老院的老人们该怎么办?妻子章彬泳看出了丈夫的忧虑:“大棚里的西红柿熟了,我们摘些送过去吧?”全家人齐上阵,连续3天钻进大棚,采摘了4000多斤新鲜西红柿。没有运输车,吴昌富自费租来货车,辗转9个乡镇的敬老院,将价值1.6万元的“爱心菜”送到老人的餐桌上。
“ 闸门没全开!水涨太快,大棚要淹了!”同年7月,暴雨如注,安全村面临严峻汛情。“产业是村里的‘命根子’,不能有闪失!”危急关头,吴昌富第一时间加入抢险队伍。他与村干部、老党员们喊着号子,在湍急水流中奋力提闸。邻居注意到吴昌富自家大棚也已进水,急忙喊他回去,但吴昌富只是眉头紧锁,朝自家方向匆匆看了一眼,脚下却像生了根,钉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患难时刻见真情!有昌富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天塌下来都不慌!”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深的信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吴昌富家庭向抗疫、防汛一线及困难群体捐赠物资累计逾6万元。
善良之举暖邻里
吴昌富家庭的担当与善行,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中。村里五保老人家中家具破旧,吴昌富和妻子悄悄送去崭新的床和衣柜,并安装妥当;脱贫户章昕身患尿毒症无法劳作,吴昌富便租用其蜂箱为自家草莓授粉,让他每年稳定增收上万元;秸秆回收季,吴昌富负责的东至县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周边农户处理秸秆,变废为宝… …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诠释着“勤劳能致富,助人是积德”的家训真谛。父亲吴家学,年过六旬仍是大棚里的“技术顾问”;母亲方东香勤劳持家,常为工人免费提供可口饭菜;妻子章彬泳,是吴昌富最坚强的后盾,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孩子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一家人互敬互爱,风雨同舟,在创业的艰辛与助人的快乐中,共同筑起了幸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