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04日
挺起生态脊梁 做活绿色林业
□通讯员汪峰
在东至这块绿地广袤、森林茂密的生态版图上,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最好的地方,也是人们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国有林场实施改革以来,东至县三大国有林场主动融入生态强县战略“大合唱”,勇当国土绿化“先锋队”,挺起生态脊梁,为稳固全县生态、筑牢长江区域重要生态屏障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日前,笔者来到该县三大国有林场之一的金寺山林场。该处满目葱茏,空气清新,让人赏心悦目。
金寺山林场位于长江和升金湖之间,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周边又与东流、胜利、尧渡三个乡镇14个行政村的土地山场相交错,农业人口达15万人,经济活动十分频繁。
为了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林业“新样板”,金寺山林场创新措施,积极摸索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化造林”、实践基地“公益化造林”、社会资本“购买式造林”等多样化措施,近三年来实施完成人工造林1951亩;完成幼林抚育18970亩次;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385亩、农发名优经济林项目造林1200亩、林业血防林150亩;实施完成欧投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营造林2343亩,省级退化林修复3800亩。
国有林场既要增量提质,做大“生态蛋糕”,又要在严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经营、适度开发,激发林场活力,让林业成为林区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金钥匙”。
金寺山林场积极探索“两山”转换路径,打破林业单一经营旧模式,努力构建生态林、商品林、经果林、特色苗木等多种林态交融共生的生态林业新结构,推动林业与民营主体相融合、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与文创旅游相融合,推动现代林业真正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该林场的油茶基地是东至县最大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先前受到体制与资金的限制,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经营效果不佳。为了盘活资源,该林场转换思路,将乌龟山和泉水塘工区规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油茶基地“捏成团”,总量达3100多亩,形成了林场的可经营性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
金寺山林场地处长江南岸,林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非常适合发展特色绿化苗木。2018年以来,林场先后引入艺疆园林、华森林业等苗木公司,以每亩260元的价格,发包土地500余亩。“在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苗木公司运用‘大苗移植法’,缩短了绿化苗木的成长周期,每亩年净收入可达1000元,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益提升了50%。”金寺山林场场长危志汉介绍。
金寺山林场还精心建设50亩果品林示范基地,并在乌龟山公区林下套种黄精、何首乌等中药材。“效果看得见,技术有保障,老百姓就跟着弄了起来。”危志汉说,在林场示范种植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效仿,利用自家荒山荒地栽种林场示范品种,走上了一条依托林业的致富路。
据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大力推进林业复合经营,鼓励发展黄精、木本中药材、油用牡丹等林下种植业,发挥国有场圃基地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林地生产力。2021年以来,新增林下经济2000亩;新发展木本油料林3169.2亩,其中油茶1813.6亩、薄壳山核桃1289.6亩、香榧66亩;申报1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龙头企业。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国有林场打造成绿色低碳产业基地、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真正让绿色成为东至高质量发展‘特色’,为‘三美东至’擎起一片绿色发展的天空。”县林业局负责人说。
在东至这块绿地广袤、森林茂密的生态版图上,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最好的地方,也是人们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国有林场实施改革以来,东至县三大国有林场主动融入生态强县战略“大合唱”,勇当国土绿化“先锋队”,挺起生态脊梁,为稳固全县生态、筑牢长江区域重要生态屏障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日前,笔者来到该县三大国有林场之一的金寺山林场。该处满目葱茏,空气清新,让人赏心悦目。
金寺山林场位于长江和升金湖之间,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周边又与东流、胜利、尧渡三个乡镇14个行政村的土地山场相交错,农业人口达15万人,经济活动十分频繁。
为了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林业“新样板”,金寺山林场创新措施,积极摸索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化造林”、实践基地“公益化造林”、社会资本“购买式造林”等多样化措施,近三年来实施完成人工造林1951亩;完成幼林抚育18970亩次;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385亩、农发名优经济林项目造林1200亩、林业血防林150亩;实施完成欧投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营造林2343亩,省级退化林修复3800亩。
国有林场既要增量提质,做大“生态蛋糕”,又要在严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经营、适度开发,激发林场活力,让林业成为林区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金钥匙”。
金寺山林场积极探索“两山”转换路径,打破林业单一经营旧模式,努力构建生态林、商品林、经果林、特色苗木等多种林态交融共生的生态林业新结构,推动林业与民营主体相融合、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与文创旅游相融合,推动现代林业真正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该林场的油茶基地是东至县最大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先前受到体制与资金的限制,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经营效果不佳。为了盘活资源,该林场转换思路,将乌龟山和泉水塘工区规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油茶基地“捏成团”,总量达3100多亩,形成了林场的可经营性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
金寺山林场地处长江南岸,林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非常适合发展特色绿化苗木。2018年以来,林场先后引入艺疆园林、华森林业等苗木公司,以每亩260元的价格,发包土地500余亩。“在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苗木公司运用‘大苗移植法’,缩短了绿化苗木的成长周期,每亩年净收入可达1000元,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益提升了50%。”金寺山林场场长危志汉介绍。
金寺山林场还精心建设50亩果品林示范基地,并在乌龟山公区林下套种黄精、何首乌等中药材。“效果看得见,技术有保障,老百姓就跟着弄了起来。”危志汉说,在林场示范种植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效仿,利用自家荒山荒地栽种林场示范品种,走上了一条依托林业的致富路。
据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大力推进林业复合经营,鼓励发展黄精、木本中药材、油用牡丹等林下种植业,发挥国有场圃基地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林地生产力。2021年以来,新增林下经济2000亩;新发展木本油料林3169.2亩,其中油茶1813.6亩、薄壳山核桃1289.6亩、香榧66亩;申报1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龙头企业。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国有林场打造成绿色低碳产业基地、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真正让绿色成为东至高质量发展‘特色’,为‘三美东至’擎起一片绿色发展的天空。”县林业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