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2月08日
吹笛子的老人
􀳂柳瑞林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隔着楼层都能听到一阵阵宛转悠扬的笛声,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暴风骤雨,时而细语柔抚。笛声是从对面的楼房里发出的,到底是几楼?吹笛子的是一位英俊少年,或是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少女?我不得而知,真的好想一看究竟。可在城里居住,不像乡下那样随意,冒昧造访毕竟是不礼貌的行为。
  上小学和初中时,我曾对笛子一往情深。那时家里经济困难,买不起笛子,只好到山上砍来细长的水竹,比照着笛子的长短,将水竹裁成一尺来长,先用小刀刮净竹青,再用砂纸反复打磨,然后用烧红的铁钉锥成八个小孔。为了防止竹竿破裂,阴干后,涂上桐油,倒也像模像样。之后,每天放学就缠着哥哥教我练习,先从简单的曲谱开始,然后学吹《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月后,竟能完整地吹奏十多首当时流行的歌曲。初二期末的元旦晚会上,老师安排我上台演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的独奏曲,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到了高中,为了复习迎考,课余时间全都放在学习上,吹笛子的爱好从此搁浅。但对笛子一直喜爱。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工作之余还会拿起笛子演奏几曲。但不管怎么练习,吹奏的技艺始终没有多大的长进。因此就慢慢地放弃了练习。但笛子情结一直存留于心。
  去年下半年,为了带孙子上学,告别乡下老屋,住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过起了陪读生活。每天把孙子送进学校也就万事大吉,心里不免萌发想学点什么的念头,听到对面楼房里悠扬的笛声,心里痒痒的。
  那天从外面买菜回来,《牧羊曲》的笛声远远地飞到耳畔。驻足聆听,笛声似乎是从对面一楼发出的。顾不上回家,提着菜袋子寻着笛声走去。原来一楼是没有挂牌的老年活动中心,里面摆放着七八张小方桌和圆桌,供小区内的老人打牌、下棋、聊天。靠窗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着桌子上的曲谱,忘情地吹奏着各种曲子。踏破铁鞋无觅处,寻来全不费工夫。万万没想到每天吹笛子的竟然是这样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清瘦的老人,心中顿生崇敬之情。
  一曲终了,我走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姓张,已经七十三岁,虽然头发胡须花白,但面色红润,身子骨硬朗,中气十足。六年前,孙子上一年级,他不得不放弃乐队吹小号的营生,来到城里做陪读。老人友善,也健谈。他是一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退伍军人,从小就爱好音乐。五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的文化素养和笛子演奏技巧提高了不少。退伍回乡后,他当过公社的大队长,后来学会了驾驶,跑过运输,再后来到镇上乐队班子里吹小号。不论做什么,身边都不离一支竹笛。笛子是他的心爱之物,高兴时来一曲,烦恼时也来一曲。笛子让他愉悦身心,忘却烦恼。当地人都戏称他为笛子老张。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学会了上网查找自己喜爱的歌曲,并用钢笔将这些曲谱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白纸装订的本子上。厚厚的本子上,既有上个世纪的老歌,又有新时代的新歌,还有黄梅戏曲,一共有二百来首。
  他说,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种爱好,不一定非要刻意地精致,无论成就大小,开心就是幸福,适合自己就是最好。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