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2月24日
母亲的红薯洞
􀳂董本良
  母亲嫁到鸡笼山的那年冬天,缺粮。恰逢村里挑水库,没带中饭的母亲晕坐在地上。道维爷发现后给了她半截红薯,母亲熬过了那个下午。
  饿了肚子的新媳妇忍不住问爷爷:“我家和道维爷家一样的人口和自留地,红薯呢?”爷爷说:“红薯不好保管,烂了一半,喂猪了!”母亲又问道维爷保管红薯的办法,答曰:洞藏。于是,母亲挖洞窖藏红薯的念头萦绕于怀。
  母亲那年对红薯格外精心,红薯长得红彤饱满,这个解除饥饿的宝贝哪能用来喂猪,她要藏好备饥荒。母亲和父亲在地后边的山坎上,掏出一个洞穴,烟熏火燎几日消杀洞里的虫子后,母亲将一个季节的辛苦都藏进了洞里,洞口用一块大石板挡着。
  母亲洞藏红薯的喜悦很快被击碎。野猪绕过石板,从旁边拱出小洞。母亲说:“幸好,我经常去看,糟蹋不多!”两千斤的红薯慌忙转移到家里,在院里开洞藏起来。
  地窖的红薯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口粮。鸡笼山的田地贫瘠,而人口又暴涨两倍,交了公粮,除去种子,剩下的按工分得粮和基本口粮分配,定量远不够吃。母亲说:“不掺杂粮哄肚子,日子就过不下去。”母亲说的杂粮就是红薯。母亲计划着每日的大米,用升子准确地量,一桶稻米吃多少日子,是不会差错一天的。也有例外,那就是来了客人的时候,不好掺杂粮,香香的白米饭,让我们高兴一整天。我们盼望着来客人,也怕来客人,客人走后,母亲会一连几天把米饭里的红薯丝掺得更稠。
  红薯收成好的时候,洞藏不下,母亲就在霜天的早上,煮熟红薯踹成糕,摊在竹簟里晒干,切成条状或是三角状,炒熟了吃。母亲还挑那种甜红薯熬点糖,用淀粉含量高的红薯洗粉,“薯粉圆子”至今仍是家乡的一道名菜。
  最难吃的是霉变了的红薯丝。因为地窖在梅雨季节里受潮,红薯霉变在所难免。母亲在温水里把霉变的红薯丝过一遍,而后放米锅里一起煮着吃。
  农村责任田承包到户以后,缺粮的历史就翻过去了,红薯洞藏下的红薯大多成了饲料,母亲依然没有忘却红薯的恩情,常常在饭里蒸一块红薯,她咀嚼着的分明就是一段时光。
  母亲七十五岁以后,再也没有力气侍弄红薯了,红薯洞就空在那里。去年暑期母亲到红薯洞里找东西,发现里面很凉,每天中午就进去歇晌,她的几个老姐妹也去,红薯洞成了她社交的一个场所。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