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2月28日
由一堂示范课引发的思考
近日,石台六都、七都、七井三所中心学校开展校际研训一体化教学交流活动。个人看,七都中心学校桂琳老师的示范课《四季之美》课堂教学最具典型意义。
石台校际片区研训一体化去年开始启动,多次重点对标新课标,集中研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找准切入点开展学习活动,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再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学就有了抓手,教学方有成效。很显然,《四季之美》作了成功的示范。
本节课没有深度分析课文内容,而是紧紧把握“动态描写和景物变化”这一写作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学生在课文阅读阶段感悟美、鉴赏美,在练笔阶段表现美、创造美,通过阅读鉴赏课文、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文章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语言魅力,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气呵成,没有枝枝节节的牵绊,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由此,我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日常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对为什么分析课文内容并不关注,教学目标不明确更不具体。小学课文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如果仅仅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分析课文就没有太多的必要。实际上,课文只是例子而已,我们分析课文的意义更多在于通过分析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文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那样会隔靴搔痒,反而不得要领,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只要抓住一两点深入下去,教学就有了落脚点和着力点,也就有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流程”。课文教学不要刻意“深挖洞”,故作深刻,深刻是建立在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体验、感悟,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度融合,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性。而脱离了具体教学目标的课文分析就失却生存的土壤,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说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位的,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如果教学内容选择错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没用。我们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要“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选择教学内容要有目标意识,要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学段的学情作出适当选择。倘若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势必失当,教学过程势必一盘散沙,课堂教学就会碎片化、零散化,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成系统,语文核心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作者单位: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