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24日
从池州民女到抗金名将
池州本土戏剧作家陈耀进新编的六场大型古装黄梅戏历史剧《梁红玉传奇》,以剧本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该剧本用形象感人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语言,再现了宋建炎和绍兴年间,池州民女梁红玉在抗金杀敌的刀光剑影洗礼中,成长为抗金名将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岳飞、韩世忠、岳云等抗金民族英雄爱国爱民、舍身杀敌、保家卫国的感天动地事迹,无情地鞭挞了秦桧、魏亮臣等朝廷卖国奸枭的丑恶嘴脸和无耻行径,是一部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英雄树碑,为池州历史名姝立传,鉴古照今,承前启后,为新时代新征程增添精神力量的佳作。
戏剧以“立人”为核心旨归。《梁红玉传奇》的亮点之一是全剧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红线,成功地塑造了主角梁红玉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既性格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又独具特色、生动真实、可亲可敬、感人至深。
家国情怀:不爱荣华富贵,只爱报国豪杰的女才子
梁红玉是安徽池州人。祖父和父亲是宋朝武将,她自幼练就了一身武功,且歌舞词律、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加上天生丽质,貌美如花,是闻名遐迩的女才子。
梁红玉生活的年代是北宋被金国灭亡,南宋立国基业未稳之际。她耳闻目睹了金兵入侵南宋,国破家亡,百姓遭殃的屈辱惨景。
她血统里涌动着杀敌安邦的基因,无比仇恨金国侵略者烧杀淫掠、惨无人道,十分痛恨南宋朝廷奸臣作乱、昏庸无能,胸中充满了杀敌报国、保护百姓的宏伟抱负。
但她家道中落,生活陷入窘境,与母亲相依为命,做了卖艺不卖身的艺妓,期待遇到能杀敌救国的英雄豪杰。
剧本在强烈对比的矛盾冲突中,从梁红玉慧眼选夫、助夫从军、千里寻夫的三个情节,逐步升华了她不爱荣华富贵,只爱报国豪杰的情感境界。
在《一见钟情》这场戏中,南宋朝廷枢密使、叛国奸雄魏亮臣在京道官邸设庆功升官宴,点名要才貌双绝的梁红玉到场陪酒歌舞助兴。
宴毕,魏亮臣留下梁红玉对吟饮酒令。魏亮臣出令:“今朝有酒今朝醉,光阴一去不再回。荣华富贵及时乐,青春一去不再归”。梁红玉回令:“今朝有酒壮行醉,当务之急发军队。阻击金兵来犯境,救国救民不后悔”。
两首云泥之别的吟酒令,对比烘托出梁红玉气冲霄汉、抗金卫国的壮烈情怀,尽展梁红玉令星月动容的巾帼风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程途中,梁红玉路遇接班巡逻的更夫韩世忠,在与韩世忠的一番对白中,识出韩世忠是有血性有担当有远大志向的爱国男子,虽然眼下落魄为更夫,但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必定是一个未来的英雄——这正是她苦苦寻觅的如意郎君啊!
于是,梁红玉主动提出愿嫁韩世忠,并在大婚礼毕三日之后,赠送银两资助韩世忠投军报国,抗击金寇。
韩世忠从军奔赴抗金前线后,魏亮臣开出2800两银子的身价,要娶梁红玉作小妾,如不从将加害梁红玉及其家人。
梁红玉不为威逼利诱所动,大祸临头之际,她采取“走为上计”,连夜出逃。让母亲回到家乡池州避祸务农,她和母亲的养女荣环一道去远在千里的两狼关,寻找夫君韩世忠,决心要像花木兰那样从军杀敌。
经过一路风雨兼程,历经千难万险,梁红玉来到两狼关驿站避雨,在驿站墙上题诗寻夫,诗曰:“国家蒙耻辱,江山亦带羞。军民齐奋起,驱虏出神州”。
这首诗是梁红玉心系社稷安危,立志从戎杀敌的宣言书。
同仇敌忾,同声相求。也许是心有灵犀,恰巧被屡建战功已升任大将军的韩世忠来此巡视时发现了这首题诗,于是有了韩世忠与梁红玉离别经年的边关相见,有了泣血泣泪的互诉衷肠。大敌当前,不容花前月下。韩世忠向梁红玉转赠岳飞大元帅的“护国神剑”,梁红玉向韩世忠赠送亲绣的“还我河山”绢帕。接着舞剑出神入化,一展剑术高技。尔后随韩世忠进入军营,由池州民女摇身一变为抗金女兵。
至此,梁红玉嫉恶如仇,胸怀天下,不图荣华富贵只思杀敌报国,不爱金钱爱英雄,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才子形象已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水上练兵: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的女将军
剧本第四场《屯兵池州》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屯兵池州操练,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池州百姓爱戴,并在池州齐山脚下平天湖畔视察军民们打造战船挖掘工事的备战场面。
剧本展示了岳飞在齐山题写的千古名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闻名天下令金兵丧胆落魄的岳飞和岳家军,是指引梁红玉由抗金女兵成长为抗金将军的人生旗帜和淬炼熔炉。
在这场戏中,梁红玉被岳飞任命为前军都统制,负责招募新兵训练新兵。岳飞同时对长子岳云约法三章,要求岳云坚决听从梁红玉指挥,协助梁红玉招兵练兵。
与金兵大战在即,军令如山!重任如山!
梁红玉观看新兵操练时激情抒怀:“军心统一兮,气冲霄汉,一马当先兮,敌忾同仇。泰山可撼兮,摧枯拉朽,杀尽金兵兮,为国解忧。”
她命令身为防御使的值日官岳云指挥操练。时值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岳云爱兵惜兵,中途下令偃旗息鼓,暂停操练。
梁红玉一身戎装上场,气势威严地发出一道道训令,执法如山,将擅自下令停止练兵的岳云责打二十军棍后,对起立列队的新兵说:“你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以后有谁再犯军纪军规,就是梁红玉的血脉嫡亲,照样严惩。谁杀敌立功,与我有世代仇怨,也照样奖赏。我来擂鼓,继续操练!”
当她的表弟梁时琛奉金邦四太子金兀术之命,混入军帐,盗取紧急军情公文欲抽身逃跑时,被梁红玉早就安排监视行踪的中军抓个现行。梁红玉即令将奸细梁时琛五花大绑押来审讯,查实罪证后,梁红玉义正词严地说:“我梁家祖祖辈辈忠诚报国,无有你这卖国作奸细的。中军,将梁时琛拉下去斩首示众!”
军棍责打失职岳云不心慈手软,斩首示众嫡亲奸细梁时琛坚决果断。只为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岳飞大元帅的军令,尽快训练出一支敢打能拼、百战百胜的威武雄师,只为杀灭金兵,卫国安民。
练兵场上,梁红玉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的女将军形象令人击掌叫好。
亲操桴鼓:智勇双全,鏖战疆场的女豪杰
《梁红玉传奇》第五场《亲操桴鼓》是升华丰满梁红玉形象的高潮戏。
金兀术亲率十万多人的军队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指挥的只有八千兵员的抗金将士对决于长江之口。
敌我力量悬殊,怎样以少胜多,杀退金兵?在这场戏中,编剧截取梁红玉偕夫君韩世忠共同鏖战入侵金军的精彩片段,立体化艺术化地展示了梁红玉智勇双全、奋勇杀敌的女豪杰形象。
请看剧本:开战前,梁红玉首先向韩世忠献计:“两军交战勇者胜。我掌中军,专门负责守御。你领左右两军四面截杀。我在楼船上竖旗击鼓,你们看我的旗指向哪里就杀向哪里。”
韩世忠(连连点头):“好!好!我也有条好计,叫做擒贼先擒王。现在我们两百余只战船分别停泊在金兵两侧河套平湖里埋伏着,我们正面诱敌,然后形成包围,截断金兵的退路,采用《李逵负荆》法瓮中捉鳖。”
接着,韩世忠一一命令众将官领兵作战,命令梁红玉登船擂鼓,督战杀敌。
梁红玉深知此战胜负关系社稷安危,于是再献良计:“韩将军前方就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我们先把伏兵藏在这里,然后把敌军引入这芦苇荡,就可全歼敌军。”
韩世忠采纳了梁红玉诱敌深入、一举歼敌的妙计。
剧本推出特写画面:梁红玉身披红色战袍,英姿飒爽,身后竖着大旗,绣着斗大的“韩”字,她奋力在楼船上擂鼓督战。
在梁红玉一擂、二擂、三擂桴鼓激励指引下,韩世忠和众将士先佯装示弱,且战且退,把金军引入宋军芦苇荡包围圈,然后下令万箭齐发,放火烧毁金兵战船,凿穿金兵船底。顿时,只见金军战船有的火光冲天,有的进水下沉,金兵蜂拥跳江逃生,死亡过半,连金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也被活捉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梁红玉放下鼓槌,迅即率领众女兵登船助战,与金兀术对打,金兀术败下,梁红玉追下。
——这一幕幕激战金兵的画画,把梁红玉智勇过人,不畏枪林箭雨,亲操桴鼓,奋不顾身,登舟杀敌的巾帼豪杰形象,写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
读到这里,笔者对梁红玉的钦敬之心久久不能平静!
血战池州:舍身救民、千古垂名的女英雄
剧本第六场《还我河山》写道:岳飞大元帅在打赢举世震惊的黄天荡之战后,闻听金兵又窜犯池州,便亲率岳家军星夜直奔池州石城郎山崖关金灯崖击杀金兵。
在这场戏中,毫无人性的金兵用绳索捆绑着大批难民走在前面,用难民挡箭步步紧逼岳家军。
岳飞、韩世忠一时进退两难:往前冲,乡亲们必遭不幸;往后撤,乡亲们也必被杀害。
在这事系百姓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梁红玉拖着因刺杀叛贼魏亮臣而受伤的身躯,冒死绕到金军后方军营,火烧金军的帐篷粮草,致使金兵大乱,为岳家军乘机冲杀金营、杀退金兵、解救乡亲们立下了流芳千古的奇功!
舍命焚敌后,梁红玉浑身是血,踉跄上场。
在剧中,她与丈夫韩世忠有一段情动山岳、魂牵家国的对白:
梁红玉:夫君你身负黎民厚望,剿灭金寇,保境安民,任重道远,切莫因我而影响大业……
韩世忠(眼噙热泪):不!我绝不能没有你!
梁红玉:为你刺绣的“还我河山”绢帕还在吗?
韩世忠:噢,我时刻珍藏在怀中(急忙从怀里取出),你看!
梁红玉:(用颤抖的手吃力地拿着绢帕)还我河山,祖国统一,万众团圆……
韩世忠:红玉……红玉……
梁红玉(深情一笑):此生得配英雄豪杰,死而无憾了……(歪倒在韩世忠怀中,气绝身亡)。
韩世忠:(泣血痛呼,泪如雨下)红玉……
——逝年33岁的梁红玉因护国有功,战后被朝廷追认册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人总是要死的,为国为民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戏剧以“立人”为核心旨归。《梁红玉传奇》的亮点之一是全剧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红线,成功地塑造了主角梁红玉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既性格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又独具特色、生动真实、可亲可敬、感人至深。
家国情怀:不爱荣华富贵,只爱报国豪杰的女才子
梁红玉是安徽池州人。祖父和父亲是宋朝武将,她自幼练就了一身武功,且歌舞词律、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加上天生丽质,貌美如花,是闻名遐迩的女才子。
梁红玉生活的年代是北宋被金国灭亡,南宋立国基业未稳之际。她耳闻目睹了金兵入侵南宋,国破家亡,百姓遭殃的屈辱惨景。
她血统里涌动着杀敌安邦的基因,无比仇恨金国侵略者烧杀淫掠、惨无人道,十分痛恨南宋朝廷奸臣作乱、昏庸无能,胸中充满了杀敌报国、保护百姓的宏伟抱负。
但她家道中落,生活陷入窘境,与母亲相依为命,做了卖艺不卖身的艺妓,期待遇到能杀敌救国的英雄豪杰。
剧本在强烈对比的矛盾冲突中,从梁红玉慧眼选夫、助夫从军、千里寻夫的三个情节,逐步升华了她不爱荣华富贵,只爱报国豪杰的情感境界。
在《一见钟情》这场戏中,南宋朝廷枢密使、叛国奸雄魏亮臣在京道官邸设庆功升官宴,点名要才貌双绝的梁红玉到场陪酒歌舞助兴。
宴毕,魏亮臣留下梁红玉对吟饮酒令。魏亮臣出令:“今朝有酒今朝醉,光阴一去不再回。荣华富贵及时乐,青春一去不再归”。梁红玉回令:“今朝有酒壮行醉,当务之急发军队。阻击金兵来犯境,救国救民不后悔”。
两首云泥之别的吟酒令,对比烘托出梁红玉气冲霄汉、抗金卫国的壮烈情怀,尽展梁红玉令星月动容的巾帼风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程途中,梁红玉路遇接班巡逻的更夫韩世忠,在与韩世忠的一番对白中,识出韩世忠是有血性有担当有远大志向的爱国男子,虽然眼下落魄为更夫,但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必定是一个未来的英雄——这正是她苦苦寻觅的如意郎君啊!
于是,梁红玉主动提出愿嫁韩世忠,并在大婚礼毕三日之后,赠送银两资助韩世忠投军报国,抗击金寇。
韩世忠从军奔赴抗金前线后,魏亮臣开出2800两银子的身价,要娶梁红玉作小妾,如不从将加害梁红玉及其家人。
梁红玉不为威逼利诱所动,大祸临头之际,她采取“走为上计”,连夜出逃。让母亲回到家乡池州避祸务农,她和母亲的养女荣环一道去远在千里的两狼关,寻找夫君韩世忠,决心要像花木兰那样从军杀敌。
经过一路风雨兼程,历经千难万险,梁红玉来到两狼关驿站避雨,在驿站墙上题诗寻夫,诗曰:“国家蒙耻辱,江山亦带羞。军民齐奋起,驱虏出神州”。
这首诗是梁红玉心系社稷安危,立志从戎杀敌的宣言书。
同仇敌忾,同声相求。也许是心有灵犀,恰巧被屡建战功已升任大将军的韩世忠来此巡视时发现了这首题诗,于是有了韩世忠与梁红玉离别经年的边关相见,有了泣血泣泪的互诉衷肠。大敌当前,不容花前月下。韩世忠向梁红玉转赠岳飞大元帅的“护国神剑”,梁红玉向韩世忠赠送亲绣的“还我河山”绢帕。接着舞剑出神入化,一展剑术高技。尔后随韩世忠进入军营,由池州民女摇身一变为抗金女兵。
至此,梁红玉嫉恶如仇,胸怀天下,不图荣华富贵只思杀敌报国,不爱金钱爱英雄,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才子形象已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水上练兵: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的女将军
剧本第四场《屯兵池州》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屯兵池州操练,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池州百姓爱戴,并在池州齐山脚下平天湖畔视察军民们打造战船挖掘工事的备战场面。
剧本展示了岳飞在齐山题写的千古名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闻名天下令金兵丧胆落魄的岳飞和岳家军,是指引梁红玉由抗金女兵成长为抗金将军的人生旗帜和淬炼熔炉。
在这场戏中,梁红玉被岳飞任命为前军都统制,负责招募新兵训练新兵。岳飞同时对长子岳云约法三章,要求岳云坚决听从梁红玉指挥,协助梁红玉招兵练兵。
与金兵大战在即,军令如山!重任如山!
梁红玉观看新兵操练时激情抒怀:“军心统一兮,气冲霄汉,一马当先兮,敌忾同仇。泰山可撼兮,摧枯拉朽,杀尽金兵兮,为国解忧。”
她命令身为防御使的值日官岳云指挥操练。时值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岳云爱兵惜兵,中途下令偃旗息鼓,暂停操练。
梁红玉一身戎装上场,气势威严地发出一道道训令,执法如山,将擅自下令停止练兵的岳云责打二十军棍后,对起立列队的新兵说:“你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以后有谁再犯军纪军规,就是梁红玉的血脉嫡亲,照样严惩。谁杀敌立功,与我有世代仇怨,也照样奖赏。我来擂鼓,继续操练!”
当她的表弟梁时琛奉金邦四太子金兀术之命,混入军帐,盗取紧急军情公文欲抽身逃跑时,被梁红玉早就安排监视行踪的中军抓个现行。梁红玉即令将奸细梁时琛五花大绑押来审讯,查实罪证后,梁红玉义正词严地说:“我梁家祖祖辈辈忠诚报国,无有你这卖国作奸细的。中军,将梁时琛拉下去斩首示众!”
军棍责打失职岳云不心慈手软,斩首示众嫡亲奸细梁时琛坚决果断。只为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岳飞大元帅的军令,尽快训练出一支敢打能拼、百战百胜的威武雄师,只为杀灭金兵,卫国安民。
练兵场上,梁红玉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的女将军形象令人击掌叫好。
亲操桴鼓:智勇双全,鏖战疆场的女豪杰
《梁红玉传奇》第五场《亲操桴鼓》是升华丰满梁红玉形象的高潮戏。
金兀术亲率十万多人的军队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指挥的只有八千兵员的抗金将士对决于长江之口。
敌我力量悬殊,怎样以少胜多,杀退金兵?在这场戏中,编剧截取梁红玉偕夫君韩世忠共同鏖战入侵金军的精彩片段,立体化艺术化地展示了梁红玉智勇双全、奋勇杀敌的女豪杰形象。
请看剧本:开战前,梁红玉首先向韩世忠献计:“两军交战勇者胜。我掌中军,专门负责守御。你领左右两军四面截杀。我在楼船上竖旗击鼓,你们看我的旗指向哪里就杀向哪里。”
韩世忠(连连点头):“好!好!我也有条好计,叫做擒贼先擒王。现在我们两百余只战船分别停泊在金兵两侧河套平湖里埋伏着,我们正面诱敌,然后形成包围,截断金兵的退路,采用《李逵负荆》法瓮中捉鳖。”
接着,韩世忠一一命令众将官领兵作战,命令梁红玉登船擂鼓,督战杀敌。
梁红玉深知此战胜负关系社稷安危,于是再献良计:“韩将军前方就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我们先把伏兵藏在这里,然后把敌军引入这芦苇荡,就可全歼敌军。”
韩世忠采纳了梁红玉诱敌深入、一举歼敌的妙计。
剧本推出特写画面:梁红玉身披红色战袍,英姿飒爽,身后竖着大旗,绣着斗大的“韩”字,她奋力在楼船上擂鼓督战。
在梁红玉一擂、二擂、三擂桴鼓激励指引下,韩世忠和众将士先佯装示弱,且战且退,把金军引入宋军芦苇荡包围圈,然后下令万箭齐发,放火烧毁金兵战船,凿穿金兵船底。顿时,只见金军战船有的火光冲天,有的进水下沉,金兵蜂拥跳江逃生,死亡过半,连金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也被活捉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梁红玉放下鼓槌,迅即率领众女兵登船助战,与金兀术对打,金兀术败下,梁红玉追下。
——这一幕幕激战金兵的画画,把梁红玉智勇过人,不畏枪林箭雨,亲操桴鼓,奋不顾身,登舟杀敌的巾帼豪杰形象,写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
读到这里,笔者对梁红玉的钦敬之心久久不能平静!
血战池州:舍身救民、千古垂名的女英雄
剧本第六场《还我河山》写道:岳飞大元帅在打赢举世震惊的黄天荡之战后,闻听金兵又窜犯池州,便亲率岳家军星夜直奔池州石城郎山崖关金灯崖击杀金兵。
在这场戏中,毫无人性的金兵用绳索捆绑着大批难民走在前面,用难民挡箭步步紧逼岳家军。
岳飞、韩世忠一时进退两难:往前冲,乡亲们必遭不幸;往后撤,乡亲们也必被杀害。
在这事系百姓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梁红玉拖着因刺杀叛贼魏亮臣而受伤的身躯,冒死绕到金军后方军营,火烧金军的帐篷粮草,致使金兵大乱,为岳家军乘机冲杀金营、杀退金兵、解救乡亲们立下了流芳千古的奇功!
舍命焚敌后,梁红玉浑身是血,踉跄上场。
在剧中,她与丈夫韩世忠有一段情动山岳、魂牵家国的对白:
梁红玉:夫君你身负黎民厚望,剿灭金寇,保境安民,任重道远,切莫因我而影响大业……
韩世忠(眼噙热泪):不!我绝不能没有你!
梁红玉:为你刺绣的“还我河山”绢帕还在吗?
韩世忠:噢,我时刻珍藏在怀中(急忙从怀里取出),你看!
梁红玉:(用颤抖的手吃力地拿着绢帕)还我河山,祖国统一,万众团圆……
韩世忠:红玉……红玉……
梁红玉(深情一笑):此生得配英雄豪杰,死而无憾了……(歪倒在韩世忠怀中,气绝身亡)。
韩世忠:(泣血痛呼,泪如雨下)红玉……
——逝年33岁的梁红玉因护国有功,战后被朝廷追认册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人总是要死的,为国为民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