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19日
豆腐香
现如今,集市、超市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豆腐及其制品,但在早年的乡下老家,豆腐对于我们来说属于奢侈品。平时偶尔到街上捞两块豆腐,那肯定是家里来了客人。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做豆腐,期待喝上一碗豆腐脑,吃上一顿白菜炖豆腐。做豆腐的黄豆靠自家种。家乡以水田为主,旱地很少。每年夏季,母亲在自家承包地的田埂上见缝插针,种上几排黄豆,秋天能收获几十斤黄澄澄的豆子,这些豆子便成了做豆腐的优质原料。
小年一过,将精选黄豆放在装水的木桶中泡发一夜,硬邦邦的黄豆慢慢地蓬松变大,涨成了满满一桶。除去坏掉的豆子,就可放入石磨中磨成豆浆。
农村大石磨比较重,需要一个壮劳力前后推动“T”形木架,利用惯性使石磨不停转动,另一人负责从加料孔放入带水的豆子。此时,石磨的上下石齿“咯吱咯吱”地咬合着,细嚼慢磨,旋进去的是黄豆,转出来的是玉浆。
接下来就是滤浆。房梁上悬挂一条长长的绳索,系着两根交叉的十字型木架,四端系着粗布做的筛浆布,下方是一口大扁缸。每次做豆腐,父亲手握支架沿一个方向,依次高低升降,豆浆在筛浆布里不停滚动,时不时加一些清水,再用赤裸的胳膊在豆浆中搅动,洁白的豆汁不断流入扁缸。最后把筛浆布团成一团,使劲挤压,直到最后一滴奶白色的豆浆流出,剩下豆渣为止。这些豆渣可加点盐腌一下,成为日常下饭小菜。
煮浆环节,火候掌握很关键,多一分会煮糊,少一分就会有生豆味儿,只有恰到好处,做出来的豆腐才会好吃。锅烧热后,将新鲜豆浆倒入锅中,用小火慢煮,并用木棒等工具慢慢搅拌,直到锅内的豆汁沸腾几分钟后才可以关火。
点豆浆工序的技术含量最高。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家乡豆腐常用石膏液作为成形剂,又称石膏豆腐或南豆腐。北方则多用盐卤作凝固剂,则叫北豆腐,又称老豆腐、硬豆腐。相较于北豆腐的颜色较黄,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南豆腐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软嫩,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据说常食石膏豆腐,可使人的面部变得白嫩。
点浆时,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放入缸中稍冷,用小勺将豆浆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速度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粒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静置约半小时。
为验证点浆是否成功,父亲一般都会盛上一碗豆腐脑,让我先尝。一勺一勺慢慢送进嘴里,丝丝滑滑,豆香扑鼻。
最后一道工序:把豆腐脑舀入铺有粗布的木盆或豆腐箱内,四角向中间包好,压上木锅盖,上面放上石块等重物,黄浆水便快速地流泻。一般根据压实的时间长短和石块轻重,来调控豆腐的嫩与老。家中一般把豆腐脑分成两份,一份压嫩豆腐,一份压成豆腐干。挤出的黄浆水,呈微黄色,有豆香味。农村冬天很冷,姑娘们用黄浆水洗头,据说可使发质更加柔美。也有人用来泡脚,防脚底开裂。
豆腐成型后,移开石块,取走木框,用刀将豆腐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待完全冷却,把嫩豆腐和豆腐干养在水缸里,因与空气隔绝,可以储存很长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随手捞起两块,做一道白菜烧豆腐,或者粉丝烧豆腐。也可放在炭锅中炖着吃,还能把豆腐干与猪肉一起烧着吃,堪称美味佳肴。
油炸“豆腐果子”是吃火锅少不了的。豆腐经过油炸,表面金黄齐整,内部松软多孔,鲜香的汤汁容易渗入豆腐内部。这样就可煮可炒可涮,也可以直接蘸着酱油吃。
如今豆腐制作已实现机械化,少了推磨、滤浆等环节,做豆腐更加省时省力,花样翻新,但我总觉得吃不出少年时期过年豆腐的那种感觉,口感和香味更少了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做豆腐,期待喝上一碗豆腐脑,吃上一顿白菜炖豆腐。做豆腐的黄豆靠自家种。家乡以水田为主,旱地很少。每年夏季,母亲在自家承包地的田埂上见缝插针,种上几排黄豆,秋天能收获几十斤黄澄澄的豆子,这些豆子便成了做豆腐的优质原料。
小年一过,将精选黄豆放在装水的木桶中泡发一夜,硬邦邦的黄豆慢慢地蓬松变大,涨成了满满一桶。除去坏掉的豆子,就可放入石磨中磨成豆浆。
农村大石磨比较重,需要一个壮劳力前后推动“T”形木架,利用惯性使石磨不停转动,另一人负责从加料孔放入带水的豆子。此时,石磨的上下石齿“咯吱咯吱”地咬合着,细嚼慢磨,旋进去的是黄豆,转出来的是玉浆。
接下来就是滤浆。房梁上悬挂一条长长的绳索,系着两根交叉的十字型木架,四端系着粗布做的筛浆布,下方是一口大扁缸。每次做豆腐,父亲手握支架沿一个方向,依次高低升降,豆浆在筛浆布里不停滚动,时不时加一些清水,再用赤裸的胳膊在豆浆中搅动,洁白的豆汁不断流入扁缸。最后把筛浆布团成一团,使劲挤压,直到最后一滴奶白色的豆浆流出,剩下豆渣为止。这些豆渣可加点盐腌一下,成为日常下饭小菜。
煮浆环节,火候掌握很关键,多一分会煮糊,少一分就会有生豆味儿,只有恰到好处,做出来的豆腐才会好吃。锅烧热后,将新鲜豆浆倒入锅中,用小火慢煮,并用木棒等工具慢慢搅拌,直到锅内的豆汁沸腾几分钟后才可以关火。
点豆浆工序的技术含量最高。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家乡豆腐常用石膏液作为成形剂,又称石膏豆腐或南豆腐。北方则多用盐卤作凝固剂,则叫北豆腐,又称老豆腐、硬豆腐。相较于北豆腐的颜色较黄,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南豆腐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软嫩,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据说常食石膏豆腐,可使人的面部变得白嫩。
点浆时,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放入缸中稍冷,用小勺将豆浆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速度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粒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静置约半小时。
为验证点浆是否成功,父亲一般都会盛上一碗豆腐脑,让我先尝。一勺一勺慢慢送进嘴里,丝丝滑滑,豆香扑鼻。
最后一道工序:把豆腐脑舀入铺有粗布的木盆或豆腐箱内,四角向中间包好,压上木锅盖,上面放上石块等重物,黄浆水便快速地流泻。一般根据压实的时间长短和石块轻重,来调控豆腐的嫩与老。家中一般把豆腐脑分成两份,一份压嫩豆腐,一份压成豆腐干。挤出的黄浆水,呈微黄色,有豆香味。农村冬天很冷,姑娘们用黄浆水洗头,据说可使发质更加柔美。也有人用来泡脚,防脚底开裂。
豆腐成型后,移开石块,取走木框,用刀将豆腐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待完全冷却,把嫩豆腐和豆腐干养在水缸里,因与空气隔绝,可以储存很长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随手捞起两块,做一道白菜烧豆腐,或者粉丝烧豆腐。也可放在炭锅中炖着吃,还能把豆腐干与猪肉一起烧着吃,堪称美味佳肴。
油炸“豆腐果子”是吃火锅少不了的。豆腐经过油炸,表面金黄齐整,内部松软多孔,鲜香的汤汁容易渗入豆腐内部。这样就可煮可炒可涮,也可以直接蘸着酱油吃。
如今豆腐制作已实现机械化,少了推磨、滤浆等环节,做豆腐更加省时省力,花样翻新,但我总觉得吃不出少年时期过年豆腐的那种感觉,口感和香味更少了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