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17日
老田村:留乡愁古韵 焕活力新生
□记者 徐婷
  山环水绕、青砖黛瓦、老井古树……走进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天然“水墨画”。
  老田村自西汉建村,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现存九华行祠、吴氏宗祠、池阳书舍等古建筑,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先后入选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老田村充分挖掘深厚文化底蕴,聚焦文物古建保护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助推文旅融合,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 
  

保护修缮 留住乡愁古韵

 
  在老田村,开挖于唐代的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河岸两边,飞檐翘角的古建筑错落有致。沿着玉带河漫步,记者看到,河两岸的施工人员正忙着对房屋进行改造。
  “我们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修缮古建筑,同时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净化,勾画出‘记得住乡愁’的村落美景。”老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朝华说。
  老田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40余处。近年来,该村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按照“加强管理、有效保护、永续修缮”的总体原则,编制《池州市九华乡老田吴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老田吴村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政府层面上,更应落实到村民的自觉行动中。2016年,村里成立了老田古村落保护发展协会,当地关心古村落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在村里掀起了参与文物古建筑保护、村庄环境整治的热潮。
  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两级筹措资金800余万元,修缮了吴氏大宗祠、池阳书舍和朱家大屋等文物古建筑14处,成功打造老田吴氏家风馆、梅诗百首展、古家具和古陶展览馆等一批现代文教场所。同时,对900平方米巷道石板进行铺装,新装21处路灯,完善雨污管道、强弱电杆线下地,梳理改造建筑立面、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活化利用 激活古村活力

 
  池阳书舍始建于明代,1829年重建,2021年4月复建。传统的木质结构,古色古香,多个类别的精选书籍陈列书架。
  “以前这里是私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得破败不堪,2021年被改造成农家书屋。”吴朝华告诉记者,书屋图书种类丰富,共有5000余册。
  历经百年,这座曾经的私塾又传来了读书声,今年以来共吸引200余名村民前来借阅。
  走进复建后的朱家大屋,楼下可以欣赏古陶瓷器,楼上游客可在茶艺师的指导下,沏上一杯茶,静赏窗外风景。
  近年来,老田村以“古民居租赁+合作开发”模式为主线,吸引手工艺人、创意企业、非遗传承人来此打造文旅新业态,盘活古民居资源。截至目前,已吸引5名手工艺人进村,开展木艺制作及茶艺演示。
  “我们带给游客的不仅有传统建筑之美,更有沉浸式的工艺体验。”吴朝华说,通过与游客互动,当地传统文化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今后,村里还将嵌入数字化等新技术元素,布局餐饮、文创、茶道等业态,打造独具古韵特色的美丽乡村。 
  

文旅融合 风景变成“钱景”

 
  “这里是‘花花音乐会’现场,请大家尽情欣赏……”8月5日晚,老田村里,音乐响起,游客或在美食区品尝美食,或跟着音乐节奏摇摆,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如今,九华山已成为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让山上的游客留下来,我们推出了山下田园游、古村游,通过整合音乐、集市等元素,组织开展九华民歌、黄梅戏、‘花花音乐会’等文旅活动。”吴朝华告诉记者,自5月份以来,现场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网络直播观看突破8万人次,商铺平均消费额突破2000元。
  游客的持续增加,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2022年8月,村里成立了池州市聚金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出“老田家宴”餐饮品牌,利用独特的传统装修风格搭配本土特色菜肴,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为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收入。通过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提供美食、购物和观光“一站式”服务,拓宽了九华黄精、石耳等土特产山货的销售渠道,带动了35户100余名群众增收84万元。
  如今的老田村,30多户村民借着旅游“东风”发展起了民宿产业。“目前我家有8种房型,价格从每晚300元到800元不等,平均每个月接待量约300人次,生意还是挺好的。”八味水舍民宿经理吴金华说。
  “现在村里人气很旺,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8万元,直逼去年全年。”吴朝华表示,老田村将进一步推进传统古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