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5日
贵池:把教育的时代答卷写在人民心上

  图为人民路小学学生进行冰雪项目练习。
  □通讯员 袁健 孙梦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答好每道时代考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贵池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加以审视的开放命题。
  随着贵池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向往,对贵池教育也有了更多新期待……
  面对这道时代“考题”,贵池的“赶考者”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破题,关键在改革
  适应发展之变、顺应人民之需、回应教育之问,考验着“赶考者”的智慧与胆魄。近些年,那些仅含“单个知识点”的“小题目”被逐一击破,剩下的,全是考验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大题型”,贵池教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口。
  “七普”数据显示,贵池区城镇化率达到67.83%,城镇化加速推进,如何应对教育人口的迁移流动?聚力“五新贵池”,奋力开创“现代化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城乡教育怎样协同发展搭上现代化快车……
  发展实践一再证明,改革,是贵池教育的破题关键!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将教育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强化区级统筹、分级负责,高起点编制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并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属地镇街政府和财政、交通、人社、编制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重点任务高质高效推动落实。
  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遵循城乡人口流动的新规律,一场“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的改革在贵池提笔破题。
  “当时,我们最小的教学点只有1到2名学生,但要安排1到2名老师负责18门课的教学,学习条件和教学水平相比镇里的中心学校差距明显。”棠溪镇镇长鲍敏坦言,作为典型的山区,该镇丘陵密布、沟谷纵横,当地约11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曾散布着10个教学点。为整合优化学校布局,区级共安排236.2万元资金用于棠溪中心学校的优化工程。2019年9月秋季开学时,下辖教学点所有学生全部到优化升级后的中心学校报到,与其他孩子一道享受优质教育。
  “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流动增多,不少农村学生选择进城或到集镇读书,许多乡村教学点学生数不足10人。而在这些教学点就读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者家庭条件较差。”区教育局局长许照龙感慨道。在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实施之前,他们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学点办学条件较差,成为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好的教育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贵池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作为教育的受益者,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倾情教育,真正把教育放在这一时代大潮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不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如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掷地有声。
  从2019年开始,贵池区把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纳入全区“十大工程”之一,计划用3年时间,分年度分步骤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整合分散教学点,扩大中心学校规模,发挥规模办学优势,开足开齐教学课程,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均等接受优质教育。截至目前,全区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共完成投资9660万元,实施项目20个,优化整合完小34所、教学点109所、初中6所,分流安置学生2200余人。此外,该区又以财政补贴等措施开通农村学生公交专线49条,并给予一定交通补助,既同步解决学生上下学路途较远的后顾之忧,也避免了相应家庭产生额外经济负担。
  近几年,月亮湖初中、祥云路小学、绿地小学、洋浦小学、沿江路小学等新校拔地而起,为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整合教育资源,贵池区一边忙着做“减法”,一边又在不停做“加法”,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8所,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2510个;新建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3150个。
  一种“题型”,贵池探索出多种“解法”。走进牌楼镇神山村,中电建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在高效运转,同样在运转的还有不远处的神山教学点。作为贵池区在优化工程中保留下来的8个教学点之一,该教学点有力保障了村里适龄儿童和企业1300余名员工子女的就近入学……教学点是“撤”还是“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贵池不断在实践中寻找“最优解”,不搞“一刀切”。
  一所所区位布局更趋合理、资金资源更为集聚、教学质效更显提升的中心学校“落笔生花”。但农村教育突破了资源分散的发展瓶颈后,面对广阔天地,如何更有作为?又成为了摆在“赶考者”面前的又一道“考题”。改革的路上,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能单枪匹马。“城乡学校结对共建”,成为贵池教育破题的又一“关键一招”。
  为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去年3月,贵池区推动池州市第十中学与滨湖实验学校联盟共建。学校共建不但为把滨湖实验学校打造成一所适应东部产业新城发展的特色示范学校创造出良好条件,也为全区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在此基础上,去年9月,全区落实21所城区小学与21所农村小学结对共建,全面推行管理共通、师资共融、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家校共育。
  目前,共建工作进展顺利、效果初显,推动着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两个嬗变”——
  三尺讲台旁青蓝携手,南湖小学与牌楼中心学校启动了师徒结对仪式,南湖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将带动乡村教师快速成长;在风景优美的天堂湖畔,因市第十中学领办而拥有“名校基因”的月亮湖初级中学打出了“低起点、小步伐、引方法、勤反馈”教学策略“新特色”,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破题的关键在改革,改革的成效在呈现!从身边的嬗变可以读懂贵池教育。
  解题,走好每一步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到“解题”正忙时。
  这些年,在贵池这片教育沃土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群纯真可爱的适龄儿童走进校园,从家门口的幼儿园开启了自己的求学旅途;一批意气风发的准大学生踏上月台,从贵池教育的“始发站”奔向“诗与远方”……莘莘学子求学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有贵池教育在呵护。
  学前教育的这一步,公益普惠的步履更加坚定——
  不久前,江口幼儿园崭新的校园里迎来了85名“小萌新”。这所刚刚投入使用的幼儿园,可提供学位360个。步入新落成的教学楼,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教学活动场所的诸多设施都是根据孩子们的身高“量身定制”。“一米高度看世界”,满足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也读懂了家长对“幼有优教”的期盼。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近几年,贵池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投入资金7600万元,新建改扩建主城区幼儿园5所,补充城乡公办幼儿园教师64名,落实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扶持奖补资金500万元。成立区幼儿教育集团,统筹城乡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运营、民办幼儿园管理和业务指导。
  义务教育的这一步,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位于万罗山山麓凤凰岭的里山中心学校,校园占地仅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一所典型的“口袋校园”。小口袋如何装进大特色?全校40多名教职工集思广益,从“教学小班化、校园精品化、后勤暖心化”入手,打造出“小而美”的精致校园、“小而专”精干教师以及“小而优”精彩课程。
  这所山脚下藏着的精致乡村小学,是贵池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一个侧面。当前,该区推深做实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优化工程,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中,打造出了更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特色学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高中教育的这一步,在普及的基础上办出特色——
  从“粉与板的碰撞”到“光和电的交融”,智慧学校成为贵池每一所高中校园的鲜明特色。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落地,高中学生需要选课走班教学,大数据让这一过程更加便捷高效。“我们着力建设新高考走班排课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新高考新课改提供支撑。”许照龙介绍。
  当前,全区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比例达100%,全区建设智慧学校89所,并全部纳入省智慧学校应用监管系统监管,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今年,贵池区还将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设包括3套新高考走班排课系统在内的多种智慧校园设施,为高中教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教育一头连着学生,一头系着教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强教必先强师,贵池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五年,贵池区优先保障教育编制使用,新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95名,交流轮岗校长35人、教师946名,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分布更趋均衡。探索推进教师积分制管理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强教必须尊师,贵池持续推动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建立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舞台,做到“校校有名师、人人有专长”。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风采展播,一批批扎根教育、潜心育人的优秀教师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
  时维九月,收获的时节。当和煦的阳光洒向教室,开学第一课上,池口小学的学生何若初在新学期伊始收获了一个“更上一层楼”小目标;在偏远的高坦初级中学,今年秋季入学的90多名七年级新生中,有近20个孩子从城里“回流”;从三尺讲台走到聚光灯下,贵池区又一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将走到台前接受表彰……
  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解题”的每一步,贵池教育都走得亮堂堂!
  答卷,不仅在纸上
  “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这张答卷,需要跃然于“纸上”。既要在书本和课堂教育中涵养学子们的“精气神”,也要扎根在“土壤”,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磨砺青少年的“筋骨肉”。
  看今日之校园,“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祖国的花朵”竞相开放。
  “‘双减’不是简单化地一‘减’了之,而是有质量地加,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许照龙告诉笔者,贵池区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努力用好教师资源,用足课后服务时间,结合各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前不久,实验小学特邀驻池部队官兵前来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全体学生在为期五天的队列队形训练中,磨砺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坚强不屈的品质,让不少家长感到欣喜。
  人民路小学是“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有200米标准轮滑跑道和冰壶教室,让学生们足不出校就能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刘街中心学校聘请当地池州傩代表性传承人,成立傩文化传承工作室,将当地特色傩戏文化融入到学生课后服务当中。越来越多的“小戏迷”成为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人。
  将劳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高坦中心学校建立了“躬行园”劳动科普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各自班级的“责任地”上挥锄栽苗、翻土浇水,渗透劳动教育,感受劳动真谛,培养实践能力。
  德、智、体、美、劳,“双减”之中坚持五育并举,以坚决有力的“减负”促进科学育人的“增效”,已成为贵池教育的鲜明特色。
  实施“双减”政策以来,贵池区坚持以内涵发展补足办学条件短板,重点关注校园文化创设、教学常规管理、特色课程研究等环节,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校园内涵品牌,全区共开设个体化拓展服务班级1267个,开展个性化课后服务项目574个,每学期在校学生参与率均在95%以上。
  望明日之贵池,职业教育风生水起,“社会的栋梁”茁壮成长。
  今年初发布的安徽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结果显示,贵池区同时上榜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和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名单。在产业布局上,贵池区重点布局“两新一装”(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导产业,为贵池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也为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就业搭建了“大舞台”。
  位于秋浦河畔的贵池区职业学校是一所多层次办学模式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今年3月份,市政府专题研究启动池州技师学院创建工作,贵池区迅速行动,以该校为依托成立池州市技工学校,并分三步走推动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梯次创建。8月31日,该校迎来了首届351名新生。“订单培养”是该校最大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已对接池州经开区、江南产业集中区与池州高新区等园区企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大力培养园区企业稀缺的数控等专业技能人才。
  近年来,贵池区把职业教育作为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重点工作来抓,以“优质高能”为发展主线,以“产教融合”为发展目标,部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五年,贵池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建成池州高新区数控实训基地1个、实训室9个,省中职学校重点建设实训基地5个,省中职学校示范实训基地1个。2021年,申报债券资金4.2亿元,高标准启动区职业学校东部校区建设。
  一套“组合拳”,助力技能人才在全区发展积极作为。加强职业教育与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衔接,构建校企共同体,建设校企合办“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联合制定培养培训计划,实现校企共生共长。五年来,向社会输送产业工人600余人。
  新的学期,茅坦初级中学校长倪佩文因地制宜地“种”起了乡村教育的种子,依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兴趣,他开始探索新学年个性化课后服务;新的学校,池州市技工学校的新生张慕虎将进入该校汽车维修专业学习深造,等有了一技之长后,他想留在贵池“闯出一片天”。
  融通“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答卷从平面到立体,贵池教育可知可感!
  今天的贵池,正开创“现代化首善之区”的教育新篇章。
  今天的贵池教育,正全方位展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贵池方案。
  1月19日,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这场全省教育“赶考者”的“评卷会”上,“持续优化整合农村学校布局”“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等可圈可点的“贵池经验”,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分享。
  时代的考卷常出常新,赶考永远在路上!我们静候贵池教育更多的精彩答案!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