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4日
永远的林窠

  􀳂王进

  盈盈一水升金湖,静静小村王家庄。盈盈静静间住着一片蓊蓊郁郁的树林,我们一直叫它“林窠”。

  “鸡窠”是鸡的家,“鸟窠”是鸟的家,“林窠”自然就是树木的家。高大的朴树、栎树、香樟,低矮的桑树、紫薇、桂花……树下布满青褐色藤蔓和荆棘,荆棘丛中遍布杂草、野花。还有野鸡野兔,鸟儿青蛙……一并成了林窠的宠儿。

  林窠景随时迁,春萌、夏郁、秋飒、冬朗。许是被温软柔情的江南烟雨浸泡太久,以至于温情溢满其间。不用说春夏季节林间涨起了绿潮,野花肆意地绽放,蜂语蝉鸣,蝶影翩翩;也不用说冬林穿上圣洁的婚纱,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单是秋季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和想象。天空清亮透明,林间叶落纷纷,地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金色,耀眼、静心。走在上面,沙沙的、绵绵的,偶尔惊起一只野鸡或野兔,倏地一声,很快又消失于林窠深处。偶尔也会遇见蛇虫出没,引来我们夸张的尖叫。更多的是阵阵温情的微风吹过,斑驳的阳光洋洋洒洒,落叶的簌簌声在我们的心里欢悦地微语。眼前是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如凌风飞舞的彩蝶在林间炫舞,耳畔有飒飒的秋风摇曳出满林的风情,更兼有果实成熟的气息和着入心入肺的树木清香,芬芳了一众少年天马行空的梦想。当林间落叶枯枝化成熊熊的灶火,映红母亲美丽的容颜;当吃着灶间余烬中掏出的喷香的红薯;当灶火烹制的格外香甜的饭菜滋润着我们的味蕾时;总有一种叫作“幸福”的滋味会绵密地铺进我们的梦乡。

  林窠是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鸟儿在枝头呼朋引伴,我们在树下笑语欢声,昆虫在葱绿或枯黄的草丛间欢腾跳跃,人与鸟与虫和谐共处,各美其美。如果说“日出惊林鸟”“鸟鸣林更幽”是林窠的日常风景,那么“人喂鸟食”“鸟为人歌”“蜂拥蝶舞”“虫鸟和鸣”等呈现的动态画面就是林窠的保留曲目。不由让人惊叹: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绝妙无比的。黄鹂、斑鸠、喜鹊、乌鸦,还有颜色好看的叫不出名儿的小鸟,都在林间跳着轻盈的舞蹈,唱着快乐的歌儿,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暮色四合,它们才恋恋不舍地把这方舞台交给夜的精灵。浅蓝的月亮升起来了,挂在高大的树梢上,清辉泻地,树影婆娑,静谧夜色中花草静静地睡去。不久,忧伤的蟋蟀唧唧地弹响了爱情的曲子,曲调低婉、苍凉,引起林窠边缘众多纺织娘的共情,一时间“吱吱”声响,“似为愁人织鬓丝”。没心没肺的萤火虫可不管这些,依旧提着一闪一闪的灯笼四处闲游。

  林间树多,最难忘的是朴树和栎树。它们高大、壮硕,圆溜溜的朴树籽青嫩时就是我们上好的玩具枪子弹,成熟时红灿灿的,就成了我们解馋的零食。栎树籽落到地上,我们会争相拾起,制成形似大人抽烟的旱烟钵,模仿着大人们抽烟的架势。一群孩子中,数兆春学他爷爷学得最像:抖抖索索地塞烟丝(枯树叶)、点火、猛吸几口、在脚后跟磕磕烟灰、很享受似的闭上眼、鼻孔里升腾出缕缕烟雾,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笑声惊起一林的鸟雀,一时间,鸣声上下,热闹非凡……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捡起栎树籽带回家,大人们把它磨成粉,平日吃坏了肚子,开水冲上一点,暖心暖胃,立马就好了。

  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溜到林窠,过家家,捉迷藏,看老鸟喂食,瞅蜘蛛织网、蚂蚁搬家;或躺在绵软的落叶上听风吟蝉鸣,看光影嬗变;或是在林窠的边缘,望流波澹澹的湖水、扬帆远航的舟楫以及湖那边的如黛青山。湖那边是山,山那边是什么呢?少年的向往如春笋般拔节生长。直到向晚的风将平展翅翼的飞鸟吸入渐暗的林窠深处,我们才在红晕的流云凝视下,在袅袅炊烟地牵引下陆续回家。林窠每一寸土地都烙下了我们无数重叠的脚印,我们在这一方天地里,薅野花、摘桑葚、拾菌子、寻蝉蜕、逮蚂蚱、扑流萤……后来学到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总是想起我的林窠,这不就是我的百草园吗?

  百草园的乐趣填满了我的童年,但一次历险却更让我们心生温暖。那一日游戏正酣时,一个小伙伴被蛇咬了,眼瞅着他的哭喊声越来越大,腿越来越红肿,我们都很害怕,却又无计可施。好在伙伴的哭声引来了去升金湖放网的大头叔叔,只见他扔下渔网,俯下身,两手使劲挤压蛇咬的伤口,见挤不出血液,他毫不犹豫地用嘴在蛇咬的伤口上用力地吮吸,一口、两口……毒血被一点点地吸出,小伙伴的喊声停歇了,大头叔累出了一身汗,停止吮吸后,他又在林中找些草药在嘴里嚼碎,敷在小伙伴的伤口上。过几天,小伙伴的腿肿消了,大头叔的嘴唇却肿得老高。

  时光在我们身上浩浩荡荡地奔流。多少年过去了,林窠早已不复存在,但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总有一束幽光,会照见我们生命的某个角落,让我们双眼濡湿,温暖自生!


Copyright 2023 池州市传媒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566-231666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66-2029950 举报邮箱:czxwwyx@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6-2029950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与石城路交叉口广电大楼 机关纪委的电话:0566-2029950

版权所有:池州市传媒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4120220004 联系电话:0566-231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