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显者
我再次踏上池州的土地时,受到了热情款待。去乌沙,道路宽阔,没有河的阻挡,没有路的七拐八弯,十几分钟就到了我曾经任教的学校,进围墙里走走,已经完全找不见原来的影子。傍晚时分,去江堤上看看,堤坝已加固硬化,四下华灯璀璨。我还去池州主城区的齐山、平天湖,若说“风景旧曾谙”是不准确的,因为今非昔比大不同。
我十分感叹,不由想起与池州结缘的往事。
大轮逆流而上,行至贵池的港口时,一直待在船舱的我,竟不知不觉来到甲板上。举目四望,一派汪洋。客运码头似乎漂在水中,下船的旅客走在临时搭起的通道上,仿佛行走在水里,我心中突然一顿,不禁多看了一眼。冥冥之中,似有天定。等毕业后收到派遣证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派遣地为贵池县(现池州市贵池区)。
到县教育局报到后,被分到乌沙中学。去乌沙怎么走?有人告诉我,坐船,方便。到乌沙码头下船,顺着人流走在江堤上,沿途皆是窝棚,那是江边居民为避水患临时安的“家”。原以为学校离码头不远,谁知却有很长很长一段凹凸不平的路。之后,就再也没有走过水路,尽管陆路也很难行,尽管每次从贵池到乌沙要过一道河要等趸船,尽管有一次还因大雪从贵池车站步行到学校。
乌沙中学坐落在乌沙街边的一处小山坡上,四面是田地,没有围墙,也没有像样的运动场,我到校两年后才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楼,虽然办学条件一般,但应算是全县农村中规模较大质量尚可的完全中学。老师本地的多,在我前后,陆续来了几个外县的青年人。晚饭后和星期天,外来的和本地的几位年轻人就聚集到一起,江边、堤坝、田野、乡下,散步、骑行、放歌、撒欢,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其中细节回想起来,能讲述很多天,能写出很多文字。
学校安排我带两个班语文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刚参加工作,有的是热情,又因为年轻,有的是激情,还有新教师想教好书的那种认真劲,为我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保证。课堂教学渐渐步入正轨,也得到了老教师们的肯定。从早读开始,除了其他老师上课时间外,我一天到晚几乎都与学生在一起。与学生常相伴,又因为年龄相差不大,几年下来,还真的彼此结下了友情。后来,我又被选为校团委委员,做一些团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彼时的岁月,简单而充实。
带完一届毕业班后我就调回了老家。临走的那一天,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有几个孩子竟相邀一起来送我,其中一个还拉来一辆板车,帮我搬行李到车站。到安庆汽车站时,突然发现有几学生跟了过来,末了还是一直把我送到家的董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答应回去。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在乌沙教书的三年我依然印象深刻。且不说江边的彩霞、江岸的晚风、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也不说坐落有致的校舍、简朴的教室以及一到冬天便糊上白纸或薄膜挡风的窗户,单是那些满脸稚气的少年郎的模样,似乎要冲破我记忆的薄纱,跳脱而出,几十年后,我还能记起他们中一些人的名字和当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