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4月14日
春行渚湖姜
“日射平溪玉宇中,云横远渚岫重重。野花犹向涧边红。静看沙头鱼入网,闲支藜杖醉吟风。小春天气恼人浓。”繁花似锦的四月,我们来到安徽省传统古村落渚湖姜村。
穿过一段长长的彩虹门,车子停在村口的老树下。抬眼,看到的是矗立在农民文化广场前的一座石牌坊。石牌坊高逾六米,宽约三米,从外形上看,像一户庭院的门楼,并不十分气派,但却大有来历。据说,清康熙年间,村里有个叫姜海罗的年轻商人,少小练武,功夫了得。有一天,他带领商船过洞庭湖时遭遇匪盗,手持哨棒一人打退几十名身强力壮的匪徒。冲出重围,稍事安定之际,一名女子摇着小船赶上来,登上了他的商船。这女子是土匪头领的女儿,年方十八,也有一身好功夫。她对身手不凡的姜海罗一见倾心,两人私定终身后,隐居到家乡渚湖姜村。转眼到了雍正年间,渚湖姜周边盗匪蜂起,民不聊生,姜海罗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召集村里的精干男子组成护村队,兴建演武堂,日夜教授武艺。护村队四面出击,彻底铲除了土匪。姜海罗夫人的事迹被一名徽州籍的官员听闻并上奏朝廷。为旌表这位侠肝义胆的女子,皇帝传下圣旨,赐建了这座石牌坊,并题书对联:“天地间正气,巾帼中伟人。”
渚湖姜与曾担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直至首辅的鄂尔泰有一段渊源。《姜氏族谱》记载,鄂尔泰幼年时得到一位姜姓塾师多年的培育,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亲笔书写“世不忘姜”的匾额,赠予姜氏宗祠,悬挂在祠堂里,并为村口的古井题写“龙眼泉”三个大字。
谈起渚湖姜,随行的姜少林如数家珍。他向我们介绍,村对面义湖山上有一处石刻——金公避军处。这位金公名叫金声,是反清复明的首领,在宣城一带起兵,和当时池州的吴应箕互为犄角。为了接应吴应箕,他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渚湖姜,却没想到吴应箕此时已被清军杀害,队伍业已解散。金声率领的兵马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到清兵围困后,他逃到义湖山,英勇就义。当地人同情金声的义举,请书家在岩石上刻下“金公避军处”几个大字,以示纪念。
一边听姜少林谈古,一边信步走向村后的宝山。宝山既不产金,也不产银,却有个奇特之处:山上全是石灰岩,石头外露,土层很浅,一般情况下,很难生长高大的乔木,但这里却植被茂密,黄连木、丹青、枫香树、拐枣树等“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即使到了旱季,依然蓬勃旺盛。山上有三口洞——地洞、龙洞和天洞,也各有其妙。
走过七弯八拐的村中小路,我们来到穿村而过的渚湖河。小河发源于义湖山,河上原有四座小桥,今存两座——继翁桥和萃玉桥,均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花岗岩垒就,桥面留有旧时手推车辙印。站在桥上,耳边响起了骨碌碌的车轱辘声,眼前仿佛有身穿布袍、头缠纱巾、架着手推车的商客熙熙攘攘,南来北往。
在姜少林的带领下,我们又信步走向在建的景区九华天宫。天宫里,巉岩林立,千姿百态,层层叠叠,形成多个山洞,洞里流水潺潺,寒气逼人,石壁上苍苔丛生,间有野茶树旁逸斜出,片片嫩叶在枝上摇摆。
攀上一座突兀而出的高崖,上有一丈见方的平台。从这里向下看,整个渚湖姜尽收眼底,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白墙红瓦,参差错落;小桥流水,安然静谧;群山环绕,李树成片;花田起伏,点点红云摇曳其间,令人赏心悦目。
往下走,便到了石林景区。经营者独具匠心,因势赋形,在石头上描画各种动物的头像,活灵活现。让人感觉如同走进了动物世界。其间有多棵杂树,高大挺拔,枝丫缠绕。姜少林对我们说,这里将设置悬空客房,为喜欢野营的人提供住宿,让他们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心跳。
行程结束,站在村口高坡,回首春天的渚湖姜:色彩斑斓,鸟语花香,环境美,产业旺,百姓乐——一幅现代化农村的壮丽图景。
穿过一段长长的彩虹门,车子停在村口的老树下。抬眼,看到的是矗立在农民文化广场前的一座石牌坊。石牌坊高逾六米,宽约三米,从外形上看,像一户庭院的门楼,并不十分气派,但却大有来历。据说,清康熙年间,村里有个叫姜海罗的年轻商人,少小练武,功夫了得。有一天,他带领商船过洞庭湖时遭遇匪盗,手持哨棒一人打退几十名身强力壮的匪徒。冲出重围,稍事安定之际,一名女子摇着小船赶上来,登上了他的商船。这女子是土匪头领的女儿,年方十八,也有一身好功夫。她对身手不凡的姜海罗一见倾心,两人私定终身后,隐居到家乡渚湖姜村。转眼到了雍正年间,渚湖姜周边盗匪蜂起,民不聊生,姜海罗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召集村里的精干男子组成护村队,兴建演武堂,日夜教授武艺。护村队四面出击,彻底铲除了土匪。姜海罗夫人的事迹被一名徽州籍的官员听闻并上奏朝廷。为旌表这位侠肝义胆的女子,皇帝传下圣旨,赐建了这座石牌坊,并题书对联:“天地间正气,巾帼中伟人。”
渚湖姜与曾担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直至首辅的鄂尔泰有一段渊源。《姜氏族谱》记载,鄂尔泰幼年时得到一位姜姓塾师多年的培育,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亲笔书写“世不忘姜”的匾额,赠予姜氏宗祠,悬挂在祠堂里,并为村口的古井题写“龙眼泉”三个大字。
谈起渚湖姜,随行的姜少林如数家珍。他向我们介绍,村对面义湖山上有一处石刻——金公避军处。这位金公名叫金声,是反清复明的首领,在宣城一带起兵,和当时池州的吴应箕互为犄角。为了接应吴应箕,他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渚湖姜,却没想到吴应箕此时已被清军杀害,队伍业已解散。金声率领的兵马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到清兵围困后,他逃到义湖山,英勇就义。当地人同情金声的义举,请书家在岩石上刻下“金公避军处”几个大字,以示纪念。
一边听姜少林谈古,一边信步走向村后的宝山。宝山既不产金,也不产银,却有个奇特之处:山上全是石灰岩,石头外露,土层很浅,一般情况下,很难生长高大的乔木,但这里却植被茂密,黄连木、丹青、枫香树、拐枣树等“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即使到了旱季,依然蓬勃旺盛。山上有三口洞——地洞、龙洞和天洞,也各有其妙。
走过七弯八拐的村中小路,我们来到穿村而过的渚湖河。小河发源于义湖山,河上原有四座小桥,今存两座——继翁桥和萃玉桥,均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花岗岩垒就,桥面留有旧时手推车辙印。站在桥上,耳边响起了骨碌碌的车轱辘声,眼前仿佛有身穿布袍、头缠纱巾、架着手推车的商客熙熙攘攘,南来北往。
在姜少林的带领下,我们又信步走向在建的景区九华天宫。天宫里,巉岩林立,千姿百态,层层叠叠,形成多个山洞,洞里流水潺潺,寒气逼人,石壁上苍苔丛生,间有野茶树旁逸斜出,片片嫩叶在枝上摇摆。
攀上一座突兀而出的高崖,上有一丈见方的平台。从这里向下看,整个渚湖姜尽收眼底,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白墙红瓦,参差错落;小桥流水,安然静谧;群山环绕,李树成片;花田起伏,点点红云摇曳其间,令人赏心悦目。
往下走,便到了石林景区。经营者独具匠心,因势赋形,在石头上描画各种动物的头像,活灵活现。让人感觉如同走进了动物世界。其间有多棵杂树,高大挺拔,枝丫缠绕。姜少林对我们说,这里将设置悬空客房,为喜欢野营的人提供住宿,让他们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心跳。
行程结束,站在村口高坡,回首春天的渚湖姜:色彩斑斓,鸟语花香,环境美,产业旺,百姓乐——一幅现代化农村的壮丽图景。